春風五里,學海無邊
發布時間:2019-6-11 9:28:54
閱讀:11605
迎著春風,我們開始了為期一天的南寧園博園踏春之旅。
游覽之前的必備流程——找景區的導游地圖。通過游覽圖,園博園的大概便有了一二三。
南寧園博園通過打造“生態、文化、共享”三大特色,讓游客“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生態園博:主要通過生態保護、礦坑修復和海綿規劃來實現。本著“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現狀植被”等低影響開發的建設理念進行規劃設計,對現有的山水格局進行保護和梳理,園內許多的自然風貌予以保留,避免大挖大填。
文化園博:通過廣西本土建筑、壯鄉民族符號、壯鄉民俗活動、廣西遺址展示等多種方式融合,營造獨具魅力的文化特色,打造一場文化盛宴"。比如,充分運用壯錦、繡球、干欄式建筑等壯鄉文化特色元素建設廣西園;以廣西風雨橋為原型設計的中國一東盟友誼館;展出遺址出土的石器、骨器等古跡文物重現史前人類生活場景,讓百越先民遠古文明——頂獅山文化重放光彩;絲路園選取各國具有代表性的園林景觀展現"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人文歷史和民俗風情,讓游客盡享異域風情。
共享園博:通過城鄉共享、神州共享、國際共享”推動實現園博會共建共享,突出城鄉共享。城鄉共享體現在對園區周邊進行城鄉風貌改造規劃設計田園風光區和特色小鎮,讓游客看得到田園、記得住鄉愁,使之成為城市與農村發展共生、共享的典范;神州共享充分展示國內各地獨特的傳統園林造園技法和現代園林設計建設成就與創新;國際共享體現在充分發揮中國面向東盟的南寧渠道作用,規劃了東盟園和絲路園,以展園為依托,進行中國——東盟觀賞花卉、園林科技和文化藝術的展示,拓寬交流平臺,與世界共享園林盛會。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游覽完偌大的園博園,我們選了八大必游園區—羅漢松園、宜居城市館、絲路園、設計師園、頂獅山遺址博物館、清泉閣、中國東盟友誼館、八桂天境園作為深度游地點,剩余時間乘坐園區游覽車進行觀賞游覽。
園區總體規劃布局合理。
規劃設計有中華城市展園、東盟園、絲路園、廣西園、設計師園和企業園六大主題展園,展園共計80個,其中中華城市展園44個,東盟園10個,絲路園9個,廣西園1個,設計師園5個,企業園11個。通過外環+“工”字型干路網將80個展園有序的串聯成一個整體,分區妥當,風格統一。
景觀設計的千變萬化,各有意境。
羅漢松園在入口處附近,只見迎賓景區種植的羅漢松在陰雨天中依然神韻清雅挺拔,自有一股雄渾蒼勁的傲人氣勢,樹型招展,宛如寬容大度的主人,揮展雙臂,笑迎賓客,整體環境綠意盎然,讓人心曠神怡。同時運用了大量的景觀素材,古典建筑、各類構筑物、各類植物,景觀小品等等,特別是植物配置,單單一個步棧道兩側地被植物就多達四五種,蕨類、鳶尾類、玉簪、種類繁多,卻能做到多而不雜,搭配合理,實屬考慮周到。
通過礦坑的修復利用,形成展園景觀背景,充分考慮現狀,低成本開發。
羅漢松園背后的礦坑本來禿石裸露,黃土朝天,通過簡單植被覆蓋,喬木的移植,以及重點石塊的凸顯,形成有著獨特壯鄉地貌的遠景墻畫,與羅漢松園的亭子、棧道、瀑布、遠近結合,共融成一副煙雨繚繞的山水畫。
山水間,是一個富有山水畫意的花園,極簡主義的完美闡釋,一片竹林,一面水影,一座石凳,一個構件,就能成就一幅完美的畫卷。
山有“三遠”,山水間以“六遠”來詮釋這個主題花園。如何來解答?設計師通過設置下沉通道、水影粼粼、低行高山、高階平臺、迷霧模糊、曲徑通幽等手法來給我們展示“深、闊、高、平、迷、幽”六遠,或行、或停、或觀、或思,宛如水墨山水畫中游。意境的營造有萬千法子,極簡主義極力追求簡約,并且拒絕違反這一形態的任何事物,任何細節做到精致,就能效果明顯,極具設計感。
規劃設計,任重道遠,唯有時刻保持求學之心,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