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我們院接下了《陸川縣珊羅鎮竹園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從項目開始至結束,只有短短的60天時間,正式因為這項特殊的項目與任務,全院出動了各所的精英力量,由張中副院長與林京總工帶隊駐村,帶領著大家走出辦公室,進入到村里,從早到晚,每天耐下心沉入村內組織施工隊現場設計及監工。
鄉村建設項目是政治類項目,不是新建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會經常發現一些現場尺寸、民居高度、周邊景觀環境、建筑用材配套等跟圖上有差距,需要設計師在現場,可以隨時跟居民、政府、施工單位進行溝通交流,同時征集居民意見,根據情況進行調整,從而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另外,在鄉村建設中,設計師駐村,除了能更好地了解鄉村,促進項目落地實施,推動建設進程外,還能在建設中,從鄉村工匠身上學習書本中沒有的東西,積累經驗,提升設計技能。全員設計師在張中副院長與林京總工的帶領下,對推進竹園村綜合整治項目有序的進行。
在這次項目中,自己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這里想淺談自己對鄉村改造的理解:鄉村改造的傳承并不是要完全按照原來的樣子去蓋、去建設,而是要在傳承中有所更新和創新,否則設計師就沒有完成歷史的使命,沒有把屬于這個時代的特征融入歷史。比如祝家甸磚窯文化館(著名案例),很多地方都是老的,但頂上的亮瓦,以及幕墻都是這個時代對于此刻的解讀。個人認為覺得不可能讓一個村子像一個場景一樣定格在某一個時間點,也不應該做所謂復古建筑,村子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建筑一定要把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東西帶進去,現在我們的房子,很多元素跟以前一樣,只是物質材料不一樣。同樣是青磚灰瓦,但用的可能是新的材料??傊?,就是把一些鄉土理念和現代文明融合一起,保留鄉土文化精神,讓文化在傳承中不斷發展。


文/杜旭東